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29 lines (93 loc) · 4.48 KB

Single_Node_Tutorial.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29 lines (93 loc) · 4.48 KB

DolphinDB单节点基本操作入门教程

本文档适用于完成单节点安装后,通DolphinDB GUI连接到节点上,进行DolphinDB database操作。单节点安装请参考单节点安装教程

1. 创建/删除数据库

1.1 创建数据库

db = database("C:/DolphinDB");
  • 若目录C:/DolphinDB不存在,则自动创建该文件目录并创建数据库。
  • 若目录C:/DolphinDB存在,且只包含DolphinDB创建的表及相关文件,则会打开该数据库。
  • 若目录C:/DolphinDB存在,但包含有非DolphinDB创建的表及相关文件,则数据库创建失败。需要清空C:/DolphinDB目录再次尝试。

1.2 删除数据库

dropDatabase("C:/DolphinDB");
  • 函数dropDatabase以数据库的路径作为参数。

2. 创建/删除表

2.1 创建表

有三种创建数据表的方法:使用table函数创建内存表;使用loadTable函数从数据库中加载数据表;使用loadText函数将磁盘上的文本文件加载为数据表。

2.1.1 使用table函数创建内存表
  • 创建一个内存表:
t1 = table(take(1..10, 100) as id, rand(10, 100) as x, rand(10.0, 100) as y);
  • 使用table函数建立内存表,包含id、x、y 三列,共100行。

  • 将内存表保存到数据库中:

db = database("C:/DolphinDB")
saveTable(db, t1);
  • 使用saveTable 函数将内存表t1保存到数据库db中(默认以表名存入磁盘)。

  • 在数据库路径下,生成了t1.tbl的表文件和t1的文件夹。

  • 在t1文件夹下,生成了id.col、x.col、y.col三个列文件,分别存储表t1的三列。

2.1.2 使用loadTable函数从数据库中加载表
  • 获取已存在的数据库的句柄:
db = database("C:/DolphinDB");
  • 从数据库中读取表名为t1的表:
t = loadTable(db, "t1");
  • 使用typestr函数查看表的类型为"IN-MEMORY TABLE",即内存表。
typestr(t);
2.1.3 使用loadText函数将磁盘上的文本文件转换为数据表

将一个文本文件test.csv加载到内存中:

t = loadText(C:/test.csv);
  • loadText把文本文件转换为内存表。默认列以逗号(,)分隔。

2.2 使用dropTable删除数据库中的表

db = database("C:/DolphinDB")
dropTable(db, "tableName"); 

3. 内存表的增删改查

按照标准的SQL语言操作

  • 查询操作使用select语句。DolphinDB中的SQL语句只支持小写。
select * from t
  • 插入操作使用insert语句。
insert into t values (5, 6, 2.5)
  • 可使用append!函数进行批量插入。
ta = loadTable(db, "t1")
tb = loadTable(db, "t1")
select count(*) from ta
select count(*) from tb
ta.append!(tb)
select count(*) from ta
  • 更新操作使用update语句:
update t set y = 1000.1 where x = 5
  • 删除操作使用delete语句:
delete from t where id=3
  • 持久化

内存表操作结果没有被记录到磁盘上。若需要对修改的表进行持久化,使用saveTable函数。

4. 更多高级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