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一口气读完了Permanent Record,值得一提的,这是我首次从前言到致谢全部都读完的自传。
另一点引起我注意和惊喜的事情便是,这本书中译本的出版时间是2019.11,可以说算是新鲜出炉,虽然不知道原著是何时出版的,想必也不会太久远。
First sight of Edward Snowden
为什么要说惊喜呢,因为我最早接触Snowden的消息是在初中,那时候我拿的还是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后推出的Lumia手机,手机上用的还是Wp的系统,这些对我,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古老的东西”了。
那段时间关于Snowden的报导以及美国的“棱镜门”事件传的沸沸扬扬,国内的许多媒体都有他的标题,当时的印象里Snowden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年轻,短短的蓄着胡子,干净的半框眼镜。 当时只觉他是一个很厉害的黑客,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国内报道措辞的原因。
既然我强调过去的事情那么详细,我也不得不承认,在往后的所有时间里,直到这个礼拜,Snowden这个名字就再也没有在我的脑海中第二次出现过。 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和爆炸增长的信息浏览量拓宽我的视野同时也使我遗忘的事情越来越多,又或许一些东西我本来就不应该记。
这次阅读让我惊喜的是我进行了一次记忆的溯源,“曾经那只在我记忆里听闻扇动了一下翅膀的蝴蝶,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刮起网络安全改革的飓风。”
我一直觉得以个人的力量(当然,确实不止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有众多有正义感的人们)和美国作对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现在看来,Snowden基本上成功了,而且现在仍然活跃在为世界的网络安全做贡献的活动之中,有着合适的生活。
我感到很欣慰,像是见证了一位故友的凯旋,这对我来说也有精神层面上的鼓励。 无他,也感谢给我推荐这本书的人,让我有了这样一番感概。
回归到自传本身吧,Snowden的自传颇有一番口述的氛围,读起来平易近人,同时,他的童年成长经历也是如此的真实,可以说他父母的职业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这个命题。
他依序指出游戏机的每个零件,不只说明它的名称,还有功用,以及它跟其他零件的互动如何促成机械的正常运作。唯有分析个别零件的机械作用,你才能判断它的设计是否足够有效率来达成目的。如果很有效率,只是有故障,你便修理它。
如果不是,那么你要做出调整,以改善机械作用
。父亲说,这是维修工作的正确步骤,你不可以敷衍,事实上,这是你对科技应有的基本责任
。父亲坚称,从他的童年到我的童年之间,美国已遗忘这个原则。美国这个国家已变成买新机器取代故障机器比找专家修理来得便宜,而且一定比自己去找零件设法修理来得便宜。
单凭这项事实,便几乎保证会出现科技暴政,
助纣为虐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每天使用却不了解机器的所有人
。拒绝让自己了解你所依赖的设备运作与维修,即是被动接暴政及其条件:当你的设备正常运作时,你也正常运作,但是当你的设备出故障时,你也会出故障。你拥有的物品反过来拥有了你。回想起我的童年,尤其是没有网络的前九年,令我吃惊的是:我无法证明当时发生的任何事情,因为我只能依赖自己的记忆。没有任何数据存在。我还是小孩时,“无法忘怀的体验”还不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形容,而是热切的意义比喻:我说的第一-句话、我踏出的第-一步、我掉落的第一颗牙、我第一次骑自行车。
我这一代,是美国最后一代--或许也是世上最后一代未数字化的世代,童年尚未上传到云端,
大多局限在类比格式
,像是手写日记、拍立得相机和VHS录像带,可触摸且不完美的手工艺品,随着年代而衰败,而且可能永久遗失。我的学校作业是用铅笔和橡皮擦在纸上写的,而不是在联网的平板电脑上写。我的身高变化不是用智慧居家科技来记录,而是用小刀刻画在我成长的房屋木头门框上。
这或许不是成长的最佳环境,却是你得以长大的唯一环境
。 我的意思是:网络早期的匿名性鼓励了我这一代人改变成见,而非故步自封、顽固不化。拥有这种反省的能力,能让我们倾听自己的内心而不必选边站,也无需担心名誉受损而盲从他人的意见。错误迅速被惩处然后尽快修正,让社会与犯错者都能继续往前走。 对我(以及许多人)而言,这就是自由。想象一下,若你愿意,每天起床都能换张新面孔,选择新身份,或是转换新声音、替换新词汇。只要点击上网按钮,你的人生便能重启。但在千禧年过后,网络科技变得非常不同:所有
记忆必须忠实,身份要维持一致
,意识形态也得正确。但在那时( 至少有一段时间),网络容许我们越界、犯错。
在成长阶段,Snowden提到了很多早期计算机的关键词,在卧室窗边窥探和父亲的启蒙,对人能完全控制计算机继而影响现实的惊奇,网络上自由的p2p且匿名的模式,网络入门门槛高,用户专业素质高等种种特点,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当时自由、开源、平等的网络环境。同时也促进了Snowden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学习。
- Snowden内心的心境、观点立场的改变:
-成长-“911”-发现国安局的问题文件-
-两相对立-冲动的爱国情怀-找到中间灰色地带-挺身而出捍卫民主-
- 政府,企业对网络的管控与干涉程度:
-开放-利益-管控、权利-
美国情报机构不断告诉员工必须隐姓埋名:把自己想象成一张白纸,这样才能写上秘密,同时便于伪装。你训练自己融入人群,模仿别人的打扮、说话的方式。你住着一般的房子,开着常见的汽车,穿着也类似。唯一不同的是,你的平凡是故意的,是你掩饰自己的手段。这是一个否认自我的职业,无法享受公众的赞许,唯一的犒赏来自下班后,你再度融入人群,成功说服他们:你是其中的一分子。
虽然有许多更流行且准确的心理词语能够形容这种分裂的认同概念,但我倾向用人为加密来解释。在加密过程中,原始素材(你的核心认同)仍然存在,但经过了上锁与编码扰乱处理。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越清楚别人,就越不了解自己
,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会忘了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事物。你失去自己的政治观点,对政治程序的尊敬也荡然无存
。一切事物都没有这份工作来得重要:一开始是否定人格,最终是欺骗良心,毕竟任务是第一位的。人生是什么?不只是我们说了些什么,甚至不只是做了些什么。人生亦包括我们所喜爱的、所相信的。以我而言,我最喜爱和相信的是联结,人际的联结,以及促成这些的科技。当然,这些科技也包括书籍。但对我这个世代而言,联结主要意味着使用互联网。 在你产生反感、明白互联网疯狂毒害我们这个时代之前,请你谅解,对我来说,在我认识互联网之时,它是很不一样的事物。网络既是朋友,也是父母,是一个无边界、无限制的社群;既有单一的声音,也有无数的声音,是一个已经有人垦殖但尚未遭到剥削的共同地带,各种各样的部落和睦相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姓名、历史和风俗习惯。 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然而这种多数匿名造就的文化所产生的事实多于造假,因为重点在于创造与合作,而不是商业与竞争。当然,这中间也会有冲突,但善意与善念会胜过冲突--这正是真正的先驱精神。
如此一来,你便会明白,我说今日的网络是“无法辨识”的是什么意思。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改变是一项有意识的改变,是少数特权人士的系统性努力的结果。在线发展电子商务的早期浪潮很快便成为泡沫,接着在21世纪之初终于破灭。在那之后,企业界意识到,人们在网络上的兴趣不仅在于消费,更在于分享,而且网络促成的人际联结是可以卖钱的。
文中多次提及到,法律的完善程度确实很难追赶上科技发展的速度。中间的漏洞,有谁来弥补?
黑客可以是钻体制漏洞的人,也可以是弥补体制漏洞的人。
Snowden能顺利的实行他的计划,不光只是他一个人的努力,他还有他的妻子,他的媒体工作者好友,他的律师朋友以及他背后的一群富有正义感的人们、合作、庇护、支持,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使命的,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不论何时,对技术抱有尊重的态度,最好可以了解掌握自己使用的技术,而不要被技术掌控。了解自己的立场,了解真实发生的事情。
全世界开源程序的软件开发工作者们,使我们如今还能拥有这样一片如此繁盛的交流净土。
以及各行各业 的 吹哨者,成为了最勇敢的人。掌握真理之人对压迫的反抗,是为了让普通人不再被暗中侵害。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和以前发生的事情。
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记录下这件事,纪念发生过什么。只要能降低一点点这种悲剧重演的概率,就不该遗忘。
切尔诺贝利灾难两周年时,核事故调查委员会主任、科学家瓦列里·列加索夫(Valery Legasov)在自己公寓的楼梯间上吊自杀,自杀前曾在录音带中录下了对整个灾难处理的现场观察和反思。去年的电视剧以此背景用一段独白开头:
“科学家都是天真的,我们过于关注对真相的追寻,却没考虑过鲜有人想让我们发现真相,但真相就在那里,不管我们是否发现,不管我们选择看还是不看,真相不会在乎我们的需求或想法,也不会在乎我们的政府,意识形态或宗教,它会永远在那里等着被发现,这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留下的礼物。
我曾经害怕真相的代价,现在我只会问,谎言的代价是什么。”
此致 感谢
2020/2/21 15:54:43
有言眼见为实,可是如果人看到的,已经是被提前修饰好的东西呢?看到的是被希望看到的,被允许看到的。 又或是某种极端条件下,现实被伪装的太好。当人对获取的信息产生质疑,用眼角的余光瞥见蛛丝马迹,却始终无法到达真实。 应该保持怎么的立场。场景再现。 欲见为不可见,所见为不欲见。
反之亦可。
2020/2/22
Tip
2020/2/23
Tip
2020/2/23